好像是這學期第一次出去參加研習
這次的主講人是中正的曾光華教授
講題是:文字影像與創意
講師還頗幽默有趣
一開始先介紹自己
原來他是馬來西亞人
全世界各地幾乎走透透
滿好奇他怎麼會落腳台灣
接著以周遭的例子開始說明影像的影響力
先出賣自己的大女兒
show and tell
打開孩子的世界
好奇探索的精神
一直影響著她
接著出賣二女兒
麥師為子祈禱文
以麥師和麥子的照片改變女兒對本文的興趣
影像到位,讓文字的吸收更有感覺,不再只是抽象概念
本人的經驗分享
中學時代影響自己深遠的二位老師
美術老師的一句話:不要問我畫得像不像,要問我畫得好不好
美術老師出的作業:白色的黑人,黑色的白人,引發講師探究哲學
用一種顏色畫山,讓講師想到中國山水畫,想到王維。至今印象猶深。
華文老師
以表演的方式詮釋長恨歌詩中的文句
讓學生在腦海中產生影像
講解現代詩要求二不:不要管作者生平,不要管名詞解釋
要學生分組以自己的方式呈現詩中的意境(朗誦,戲劇......)
影像的力量是推動的力量
是美好的希望
是快樂的泉源
題外講到南韓的成功
文化先行,產品後製
南韓看到影像的力量(電影,戲劇......)
利用影像的力量推動文化
沒有觀察就沒有了解
沒有了解就沒有關懷
對影像敏銳的好處:
理解,學習,溝通
更有效率,效果
並能刺激創意
進而讓自己,讓社會更好
帶來情緒轉變
快樂,奮發,省思......
結論:利用影像,溝通的效率,效果非常快速強烈
講師高中歷史老師問他們的題目:
張飛戰岳飛,戰果如何?為什麼?
講師答案:岳勝:格局,智謀,家庭期許
張勝:團隊力量
講師同學答案:根據打戰的地點不同,勝負不同:因水土不服
講師同學答案:由馬匹,武器分析